首页> 新闻中心> 三农要闻

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乡村振兴高层论坛”举行

来源:人民日报时间:2018年12月14日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全局、关乎国计民生根本问题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提几条建议: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遵循发展规律,而不是扭曲发展规律甚至颠覆发展规律。乡村振兴,有其自身规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认识乡村振兴规律,顺应乡村振兴规律。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势而行,不仅劳民伤财,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事与愿违。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是大规模拆旧建新让农民背负债务。乡村旧房子多,窄径小道多,既有文化积淀,也有自然肌理,然而难免破败之相。振兴乡村,拆旧建新,在所难免。但是,如果规模过大,就可能毁坏自然肌理,掏空文化积淀,甚至令那些没有财力物力建造新房的农民,背负巨额债务。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村文明,而不是搞强迫命令逼迫农民文明。我们有些干部,总认为农村封闭,农民落后,小农意识强,文明层次低。所以,有些同志做“三农”工作,总是高高在上,常常强迫命令。尤其需要注意。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公共服务下乡进村,而不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下乡进村。振兴乡村,要让公共服务下乡进村,而不是把墙壁粉刷粉刷,把标语书写上墙,甚至在破旧处建一堵墙遮挡一下视线,在领导看得见的地方搞“可视工程”。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而不是只顾公平不讲效率或者反过来只讲效率不顾公平。乡村振兴,发展是第一要务,应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而,乡村问题,凡积重难返者,都是不讲公平所致。公平与效率,虽有矛盾,却不可偏颇,只顾一头,忘了另一头。

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合中国实际、各地实际,而不是照搬外国模式照抄外地经验。凡是先进经验,成功做法,无论是外国的,还是外地的,都应当虚心学习,认真借鉴。但是,无论多么成功的经验做法,都有其特定的条件特定的要求,简单照抄照搬,难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基本规律,根据当地实际,鼓实劲办实事,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弘扬大包干精神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张曙光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细化目标任务,实化工作举措,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进展,在乡村振兴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弘扬大包干精神,远近结合、重点突破,以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产品结构,调精经营结构,调顺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提质导向、效益优先和利益共享,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将农产品加工业和为农服务业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切实做好“保护”“治理”“建设”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生态更优美、农业生产更清洁、农民生活更舒适,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构筑幸福美丽新天地。

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坚持塑形、铸魂两手抓,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引导农民传承良好家训家风,与时俱进修订乡规民约,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向上向善新风尚。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实施“一抓两促”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创新基层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汲取传统乡村社会的德治基因,持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构建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人民群众更加美好新生活。

政策、资金给农村更多倾斜

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前景广阔,敢为人先的安徽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必须现代化。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解决中国城乡差距,真正推进全面小康,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农民拥有的人均土地少。要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站在更高层次看待问题,乡村振兴要同城市化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城市化带动周边发展,给予农村更多的支持。

同时,要改变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的惯性思维,给予农村更多的倾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必须做出改变,担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对于“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建议成立农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社组织,既可以解决银行贷款问题,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让农民在农村有收益,进了城也有收益,实现增收致富。

选择适合自身的实现路径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 尹成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路径方向,要针对各地实际,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来看,说不平衡不充分,一定不要忽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不要忽视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建设的滞后。所以说,乡村振兴就是基于当前国情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产业振兴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当中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来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

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乡村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新型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高效化发展。同时,还要依托市场来配置资源和要素,促进乡村产业的市场发展,从而加快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提升。

重在产业发展制度创新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 张红宇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要推动产业振兴,要以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以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业发展质量,释放新产业新业态,并坚持“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发展。

产业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地方用心去做。

乡村振兴需要制度创新。安徽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包产到户、大包干打破大锅饭,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土地改革的方向是确权登记、土地流转,将激发起农村发展的极大活力。在土地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经济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对人才培养制度也提出了新要求,要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只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乡村振兴不等同于城市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党国英

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重视城乡规划、人口布局、公共服务、产业选择等问题。这些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

首先是城乡规划问题。从发展方式来看,有的名村走的是城市化路径。但如果所有的乡村都模仿名村,乡村振兴就变成了城市化。这显然有悖于初衷。

其次是人口布局问题。乡村振兴意味着人口布局的大调整,但怎么调整、如何布局,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和共识。

再次是公共服务问题。当下农村基础设施尚显不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分散居住,但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求一定的人口规模,这两者之间是一组矛盾。如何破解仍然值得探讨。

最后是产业选择问题。当前,乡村旅游是很多地方政府发力乡村振兴的抓手,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它的收入占比不能高于区域内农业产值的10%。在破题提升农民收入方面,过去大多看重规模经营,但现在来看并非如此,而是要让农民在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其他环节去挖掘有价值的东西。

强化系统思维,下好一盘大棋

中国农村杂志社总编辑 雷刘功

从战略思维上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国家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层面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战略性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二是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

从辩证思维上看,我们要抓住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另一个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前者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重塑工农、城乡关系。后者要求我们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从系统思维上看,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需要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需要把握好规划引领、分类推进、把握阶段发展任务和从容建设四个方面的原则。

从法治思维上看,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件地找出来并解决好,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积极培育新时代的新农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

破解“三农”问题,要重事,更要重人,要重视农民自身的发展。这是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着力点所在。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和加强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要下大力气发展村里的党员,培养强有力的村支部书记、副书记,甚至可以培养好当地第二书记梯队。

在此基础上,要发展好乡村的经济组织。村干部可以探索职业化,比方说,村委会主任可不可以尝试外聘?

乡村振兴呼唤新时代的新农民,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民要振兴。乡村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农民的现代化,只有农民的现代化才会有乡村的振兴。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农民现代化?要积极培育新时代的新农民,提高他们自身的组织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新时代的担当精神,继而提高农民专业能力,要让农民朋友能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循环。

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

安徽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刘奇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

第一是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并不是单一地指农业兴旺,而是说三产要协同发展、同时兴旺。第一产业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第二产业主攻方向应是生产安全、营养、美味的食品;第三产业的发力点是发展农产品贸易。

第二是生态宜居。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生产、生态、生活、生意”四生契合。

第三是乡风文明。实现乡风文明一是要做好村容环境治理;二是要制定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三是要提倡制定家训,传承家风。

第四是治理有效。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注重培养“两支队伍”的建设。

第五是生活富裕。生活富裕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有钱即富”,它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个层面,两者缺一不可。

着力打造安徽城乡统筹新典范

中共肥西县委书记 金成俊

安徽省肥西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努力打造全省城乡统筹新典范,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大力弘扬“包产到户”改革精神,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

二是坚持以特色融合为方向,坚持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着力构建具有肥西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坚持以统筹发展为路径,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速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四是坚持以绿色宜居为目标,持续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化,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五是坚持以共治共享为核心,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开拓乡村善治之路,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谋求全面的振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厉新建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不仅需要大力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经济的振兴,也需要重视乡村的社会振兴,需要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需要助力乡村居民的振兴,需要实现内生造血机能的振兴。所以,乡村振兴并非是抽象的,而是具象化的振兴。

同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每一个乡村可以拥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在乡村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乡村自身一定要有“进化”和发展。

当下,乡村旅游是各地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挖掘、整理乡村固有的文化和历史,让传统的元素在现代消费中复活,为时尚的消费输入古老文化的“血液”,也要保证乡村文化的真实性;既要消费乡村的传统文化,也要力争给乡村带来文化上的增量,培育乡村新的文化;既要看到城市人群消费力给乡村带来了繁荣,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城市不是乡村的‘救世主’”,乡村与城市是在相互促进中均衡发展的。

拓展农业农村的功能层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郑风田

乡村振兴要攀爬两个金字塔:第一个是质量兴农的金字塔,第二个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金字塔。

在认知方面,我们传统上认为农业、农村只有两个层次的功能,第一个层次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第二个层次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在发达国家,农村还有第三个层次的功能,便是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旅游观光、度假的地方。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城市周边的郊区农村正在发展这方面的产业。第四层次便是承担城市老人的养老功能,为他们在市区周边提供非常宽阔的养老空间。我想,这对城市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养老选择,这也是对农业农村非常大的功能开拓。第五个层次则是一些国家的乡村还吸引了大量的大学和公司总部。

总之,乡村振兴就是要避免过去片面的城市化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不是否定城市化,而是要把乡村发展起来,把农村经济盘活,以此实现城乡融合。

聚焦产业兴旺,打造现代农业

中共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煜

肥西是农村改革重要的发源地之一,40年前的山南区小井庄农民敢为天下先,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肥西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产业兴旺是核心。肥西县大力推动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已连续举办16届中国苗木花卉交易大会。

生态宜居是基础。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肥西县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让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

乡风文明是灵魂。大力培育文明新风,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

治理有效是保障。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乡村治理长效机制。

生活富裕是目的。毕竟,发展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稳妥引导资本与农业的结合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张德元

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多重要素形成合力。这其中,资本下乡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都市农业的内涵就是“资本农业”。想要发展都市农业,需要现代的装备、现代的管理、现代的技术,只有资本到位了,这些才可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都市农业就可以理解为“资本农业”。

当然,资本与农业的结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当从积极引导、关口前移、过程管理、构建平台等四个方面进行布局。

首先,政府要引导工商资本谨慎地看待涉农项目的风险,要引导下乡资本着重发力都市农业,而不是简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其次,要将把关、审核工作做在前面,要有准入政策,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再次,要加强过程管理;最后,要积极构建平台,打造诸如土地资产运营公司、土地交易所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