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三农要闻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乡村振兴投资规模至少在7万亿元以上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间:2019年01月21日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进一步谋划推动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投资,初步统计至少在7万亿元以上。

“这么大的投资,没有金融、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就不可能有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同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程之中,金融部门不积极地、创新地、全面地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个伟大事业中来,我们的金融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后续的发展动力。”他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余欣荣说,一年来,在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下,我们有了全面的好的开局。同时,我们也特别看到,金融机构一年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纷纷出台了富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即将印发,财政部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也即将落地。

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余欣荣谈了三点看法: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出农业农村对金融的巨大需求,必将成为金融投资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他说,从金融投资重点领域和需求角度,当前我们建议重点瞄准三大领域。一是乡村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业发展正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宗农作物的种植、畜禽水产、特色种养等现代种养业不断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特征。所以这些方面,都日益成为优质投资的标的,当然也更加迫切需要金融进一步加力助推。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超过300万家。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结构的转型,他们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少等金融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当前,城乡差距大,除了收入,最直观的还体现在农村的人居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补上这些短板,需要大量投入。

第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坚持改革创新,共同探索有效路径。余欣荣指出,当前,农村金融的重点是加快解决农村抵押担保难题,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把信用贷款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农业保险的重点是要发展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还要加快建立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门考核评价机制,让金融对乡村的供给既有数量、更有质量。

第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一是点和面的关系。近年来,农业方面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部门、各机构都实行了不少试点,也出现一些好的典型,但要注意避免为点而点,只造“盆景”忽视“风景”,应该尽快将成熟的模式加快向面上推广。二是近和远的关系。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退出难、回报慢,这是很多金融社会资本对农业投资抱有的态度。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其他产业可能有朝阳、有夕阳,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但纵观古今,无论农业发展形态怎么演进、经营方式怎么变化,农业一直是稳定向前发展的,是一个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永恒产业。因此,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沉下心来长期耕耘,需要持久的专注力,脚踏实地支持农村实业的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长期以来,农村存款大量流向了城市,为城市建设输送了大量资源。时至今日,县域机构存贷比不高、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仍然突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也应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