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为金融机构创新“三农”拓展市场,代表委员出谋划策

来源:一财网时间:2018年03月16日

在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下,新业态、新主体涌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沉睡的资产”即将逐步盘活,这些都为金融机构创新“三农”金融产品、改善农村金融制度环境、拓展“三农”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建议成立“玉米调改”产业发展基金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的“调改”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层面也已明确: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减少5000万亩以上,涉及13个省区,其中西部省区共计8个。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调减是手段,改种是目的。若直接以每亩直补形式补贴农民,难以可持续,且返耕率高企。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成立“玉米调改”产业发展基金,地方财政出资比例为基金规模的20%,社会资本出资比例为基金规模的20%,银行等金融机构出资比例为基金规模的60%。基金重在导入龙头企业,投向包括规模优势特色种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旅一体优势项目、农业产业链(电商、物流、仓储、冷库)。

龙头企业雇佣“玉米改种”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工作,通过就业收入和土地入股基地的收入增收脱贫。这一做法可以带动三个群体收入增加: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带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低收入群体增收,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消除“空心村”作出贡献。

罗玉平表示,还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平台+农产品基地直采”的方式建立与“玉米改种”农户的帮扶合作机制。将来以金融的力量打通“融、投、管、退”形成完整闭环,构建“金融企业+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

另外,为了发挥好普惠金融,特别是普惠保险的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的作用,还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大病保险,让贫困群体尽享普惠保险的福祉。

罗玉平建议,西部地区省级层面成立保险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将保险扶贫作为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重点推动。同时,切实提升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的投放力度,在西部地区推行“涉农保险+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业务”先行先试。

支持“保险+期货”推广

2016年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保险+期货”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探索推出的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证监局局长兼沈阳稽查局局长柳磊提到,“保险+期货”自推出以来,为涉农企业有效管理市场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这种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补贴方式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不受国际贸易反补贴规则约束,有助于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但从辽宁证监局辖区的“保险+期货”试点实践来看,相对较高的保费影响了农户参保积极性,制约了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为此,柳磊建议,中央财政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纳入补贴项目,并直接明确补贴比例为80%以上,形成由政府财政资金补贴大部分保费的长效稳定政策,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兼会计部主任贾文勤认为,“保险+期货”等服务“三农”新模式需要农业部门、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各方通力合作,协同努力,才能建立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才能发挥财政补贴的四两拨千斤作用,真正把农民的风险分散给金融市场,从而发挥金融支农的作用。

由于期货市场发现价格透明度高和可分散风险的作用,因此在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中,贾文勤建议,将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将期货工具纳入农产品相关政策体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