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外媒:中国农业转型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范本

来源:中国日报网时间:2018年10月26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有7亿多人摆脱贫困,谱写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奇迹。而在中国的减贫事业中,农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媒认为,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产量、消除饥饿和贫困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农业转型助力生产力提高

英国《金融时报》24日刊文称,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若想降低整体饥饿水平、减少贫穷,必须得依赖于个体农户生产力的提高,从长远上来看,也就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这正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

在中国,由于科学界、政府和农业界齐心协力解决阻碍生产力、造成产量差距的问题,农业产量得以大幅增长。三方的合作使得以科学届为基础的农业政策可以迅速在实地制定。

这种合作方式带来巨大好处的一个例子便是,农民能更智能地施用肥料来获得更高的产量。政府和农业界借助农业科学家的工作促进了这一转变的实现,其中六位科学家还因此获得了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的诺曼 博洛格奖。

在过去十年中,由张福索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土壤的广泛测绘确定了土壤和植物的营养需求,而今年的博洛格奖获得者张卫峰教授则进一步推进了这项工作,在全中国范围内对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估。后者发现在中国,氮肥有被过度施用的情况,这增加了农业的环境负担。

为了修正这一点,同时为了实施提高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期战略,中国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零增长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研究人员和农业界着手帮助农民更平衡地使用矿物和有机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农业转型中作用大

《金融时报》指出,张卫峰教授在建立全国化肥数据库后,发现化肥使用效率低下。这一发现推动了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改进。事实上,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零增长的目标已经在2017年实现。

中国政府不仅充当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而且充当教育者和推动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示范区和研究会以培训农民,帮助农民正确使用化肥。政府也得到了业界的支持,化肥厂商迅速开发出高效产品,使农民能够获得最佳施肥效果。

因此,在追求农业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大有助益的模式——即政府、行业和研究人员在科学方法基础上展开合作。在中国,这种合作在农业许多领域,带来了至关重要而且十分迅速的修正,这有助于加强粮食安全,以及为农业部门带来更多收益。

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宝贵经验

《金融时报》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正面临饥饿危机,中国农业的迅速转型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可以帮助该地区实现急需的生产力增长。在整个非洲,估计有75%的土地退化到影响生产力的程度,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养分流失,增加化肥的使用将有助于弥补这一损失。当然,非洲还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包括促进小农户更多地采用最佳施肥量。非洲同时也可以借鉴中国过量施用氮肥的教训。

不仅是非洲国家,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需求增长等挑战。中国的经验可以为这些国家应对挑战、发展智慧农业提供捷径。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消除饥饿、减少贫穷至关重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减贫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根据粮农组织的报告,我国是东亚地区减少饥饿人口的主力,并且在全球反饥饿进程中,我国饥饿人口下降数量占整个发展中世界的三分之二,为全球反饥饿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天,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上取得显著成就,为世界树立了榜样。达席尔瓦也认为,中国在农业发展与创新上树立了榜样,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技术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还通过双边与多边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对于中国减贫成就,外媒一直十分关注。美国财富《杂志》近日报道称,中国让数亿农民转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全球减贫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中国。中国的减贫经验正在被其他国家效仿。《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3.1%。从2012年到2017年,中国每天有3.7万人脱离贫困线,5年脱贫人口数量超过6850万,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项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曾报道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

事实上,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派出了超过10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这些地区的国家提高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